OB真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刘小清:用爱与匠心守护“折翼天使”

  服装款式       |      2024-10-03 10:55:26

  OB真人每天早上,刘小清微笑着在校门口迎接学生时,会响亮地喊出每一名学生的名字,把他们从车上抱下来,摸摸他们的头。这种正向反馈让送孩子的家长意识到,“我的孩子很重要”。

  近日,江西省萍乡市芦溪县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刘小清荣获2024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称号,和这份荣誉紧密相关的是她扎根特殊教育28年的经历。

  从普校来芦溪县特殊教育学校任教时,刘小清25岁。她利用暑假突击学了点手语,开学后,这项技能却没有派上用场:一些听障儿童没学过手语,看不懂,智障儿童只会说方言。刘小清和学生间的沟通相处“好像隔了一座山”,每天精疲力尽。

  为了改变局面,下课后,刘小清蹲在教室里抓住一切机会陪学生玩。下班回家,她坐到电视机前看手语新闻,去学校就把一本手语词典揣在身上供需要时翻看。看到一名女生穿了新衣服,刘小清对她开起玩笑,“来,和我换件衣服穿”,对方摇摇头,“不换不换”。看到学生吃零食OB真人,她也会“厚着脸皮”凑过去,“给老师一点吧”。就这样,她一点点拉近了和学生的距离。

  教听障学生开口说话、学会看话是一项艰巨的任务,掌握每一个拼音字母的发音都意味着千百次练习。教读拼音“b”和“p”时,刘小清对着一张A4纸用力地读了起来,两名学生仔细观察着声音给纸片带来的振动。她让学生把手贴在自己的喉部、腹部,感受声带的颤动和气流的强弱;把压舌板放在学生的舌头上,教他们发音时舌头该怎样用力。面对一群特殊的孩子,刘小清很难体会桃李满天下的荣耀感,不过,哪怕是一名学生有了一点小小的进步,如学会了喊“妈妈”,她和同事都会有成就感。

  刘小清办公室的抽屉里放着一双黑色高跟鞋,鞋子并不是当下时兴的款式,却一直被她当作宝贝珍藏着。一名听障学生毕业后,用自己第一个月的工资买了这双鞋送给刘小清。刘小清舍不得穿,有时会拿出来看看,以此勉励自己,“走好特教路”。

  平时,刘小清会叮嘱同事不要把坏情绪带到学校来,要把阳光积极的一面展示给学生。看到哪个学生穿得单薄,情绪不对,她都会问一问,对于学生的衣食住行、吃喝拉撒等问题更是没少操心。有学生的家在外县,周末回不去,刘小清就把他们接回家和自己的孩子同吃同住,一坚持就是几年。

  学校里有100多个特殊的孩子,每个孩子的情况都不一样。有的孩子一上课就往外跑,有的孩子暴躁、易怒,常做出过激行为,还有智障孩子把草席拆了塞进耳朵里……刘小清明白,和普校学生不同,这些特殊的孩子更需要培养生活自理能力,积累一些生活经验。

  学校的很多课程就来源于生活,比如劳动课。劳动基地就在操场旁,第一次种西红柿时,有学生摘了3个没有成熟的绿色西红柿OB真人,刘小清认为根本原因是学生缺少生活常识。她把几位班主任叫到劳动基地,让他们在班里讲讲西红柿由绿变红的生长过程,并嘱咐学生,“绿色西红柿不能食用”。

  刘小清会特别关注学生每一个行为背后的原因,因材施教。这样的教学方式在这所特教学校延续下来。

  有一次,几名志愿者在学校劳动基地试种豆子,结果发现豆种被小鸟吃了,第二次,他们拿了一些塑料杯把豆种罩住,直到长出豆苗。这件事后,刘小清把学生带来基地,指着塑料杯问,“这些杯子使用后怎么办”,学生们回答“丢掉”。刘小清告诉他们,这样虽然解决了小鸟吃豆种的问题,但又产生了一个塑料污染的新问题。刘小清带着学生第三次种豆子,这一次她找了块杂草丛生的地,等地里长出豆苗,才开始松土、除草和整地,杂草扰乱了小鸟的视线,豆苗得以安全地长大。种豆的顺序换了,问题也就解决了。

  事后,学生们回去画画,有个姓曾的听障男孩给自己的画取名“调皮的扁豆”。他解释,“我们剥豆子的时候,豆子掉得到处都是,是不是像个调皮的小孩呀”。刘小清惊喜地说,经过一系列启发和训练,学生收获了生活经验,也体会了劳动的乐趣,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。

  芦溪县特殊教育学校的校训是“每天进步一点点”,这7个字也是刘小清对特教事业的感悟,她希望学校教师能用发现和欣赏的眼光去看待这群“折翼天使”学习、生活中的每一点进步,用爱与匠心努力帮助他们“向前一步”。刘小清说:“师生朝着目标一起努力,一定会有进步,哪怕是一点点OB真人。”